BJ Students Attend the 2024-2025 Budget Press Conference
7 March 2024

‘A living museum’ — BJ Students visit historical Pokfulam Village and interview docents

In March 2024, a group of JMSC students attended a docent tour at the Pokfulam village and interviewed tour guides Mr Wah and Jenny, who shared their ten-year journey and experiences as a docent. To encourage continued efforts in conserving the Pokfulam village’s heritage, Wah and Jenny featured Issac Lee’s (BJ 2024) and Esther Lee’s (BJ 2026) articles in the Caritas – Hong Kong Pokfulam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ject newsletter.

保育同行十載路 心聲共勉繼續行

今年3月,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同學來到薄扶林村參加導賞活動,順道與我們兩位導賞員做了訪問,學習採訪及新聞寫作之餘,也紀錄了兩位導賞員華哥及Jenny參與了薄扶林村導賞員10年的心路歷程。以下兩篇是由華哥及Jenny揀選的,希望與村民分享,鼓勵大家繼續在保育路上同行。

明愛薄扶林社區發展計劃授權刊登

薄扶林村滿載情誼 村民 :  有生命的博物館

生活在香港這個節奏急速的城市,鄰近大型商場、交通方便,是大部分市民對居所的基本要求。依山而建、擁有超過二百年歷史的薄扶林村,或許與大部分人的理想居所相距甚遠。但在看似脆弱的一片寮屋中,卻住著感情堅固的鄰里。他們面臨拆村危機時仍團結一致,全因一份情。

 

李瑞華 (華哥) 和曾麗群 (Jenny) 自幼住在薄扶林村,當時牛奶公司牧場設於村旁,有超過一半村民在收場打工。位於村內後山的兩棟前員工宿舍,現時重門深鎖,但Jenny說這裡曾是村民的 「私人遊樂場」,「宿舍四樓係員工子女嘅康樂室。村內所有小朋友都會入去玩,(牛奶公司) 唔會因充你唔係員工子女而排斥你。」

 

然而隨著牧場於1980年代停運,宿舍亦人去樓空,日久失修,只剩下歲月的痕跡。在薄扶林道另一端的前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,則被賦予新生命,原來這是村民多年來推動保育的成果。這裡原是牧場經理住所,在牧場關閉後空置近三十年,由村民組成的保育小組,與長期服務薄扶林村的香港明愛合作,於2015申請將宿舍重修活化,展出昔日的相片和影片,甚至有村民捐出家傳之寶,讓公眾一窺牧場和薄扶林村往日的風光。

 

要深入了解薄扶林村,除了參觀牧場外,還可以參加由居民帶領的導賞團。自六歲起隨父母搬入薄扶林村的華哥,今年已經六十六歲,他直言「政府日日夜夜 住薄扶林村。」 村民曾於2013年發起「留住」 運動,對內舉辦社區活動,凝聚村民,對外則透過導賞等方式,推廣這條村的歷史文化價值。Jenny雖然已搬出多年,但仍經常回村帶團,「喺呢度⻑⼤,感情喺到,希望出⼀份⼒。」近年不少寮屋區敵不過遷拆命運,但薄扶林村暫時得以倖免,華哥認爲「唔多唔少係因爲村⺠嘅保育工作經常見報。」

 

在南區屹立逾兩世紀,薄扶林村內不少設施早已破舊不堪,山路又迂迴曲折,年長村民出入十分不便,加上政府對寮屋的管制嚴格,維修受到規管,村民人數已從高峰時期的五千多人減至約二千八百人。香港寸金尺土,將佔地四公畝的薄扶林村收回興建公屋,聽起來或許合理不過,但Jenny指,薄扶林村是「一個有生命的博物館」,歷史意義獨特,更是港島區現存最古老又具規模的村落,認爲發展的同時,亦應保留歷史。

 

作者:李永浩 (BJ 2024)

薄扶林村保育難關重重,老村民盼年輕人承傳

屹立於薄扶林山頭逾二百年的薄扶林村,是港島最古老的村落之一,從薄扶林道俯瞰,可一覽村那一片瓦頂樓及鐵皮屋。薄扶林村挺過清拆危機,村民在社工協助下發起保育運動,然而,當前最大的難關是保育工作缺乏年輕新血。

 

早於清代嘉慶年間 (1819年) 薄扶林村被編纂入《新安縣志》,被形容為「依山傍潤,結構頗雅」。歷史悠久的中秋舞火龍、李靈仙姐節皆是村裡特有的節慶活動,反映出村深厚的文化底蘊–薄扶林村可謂香港 「活的博物館」。

 

隨著城市發展,山明水秀、坐山望海的薄扶林村,1990年代曾經籠罩在拆村危機的陰霾之中。1998年,有地產商去信居民,稱計劃收購村內四個地段;政府又一度有意把位於村中菜園與水塘之間的苗圃「花王田」,改為車房。面對危機,當時村民聯合當區區議員,反對計劃。

 

兩項計劃雖然最終被擱置,卻確立了薄扶林村一班村民「留住」村落的意願,並於十一年前與香港明愛合作開展「留住」運動,以「宜居」、「怡居」及 「保育」推動村落永續,又成功申請將薄扶林村列入世界文物建築基金會歷史遺跡監察名單。

然而,事隔十數年,保育之路跨過了拆卸危機,等待著村民的又是新的難關。保育小組成員之一的曾麗群 (Jenny) 坦言,年輕一代在村內的體驗相對少、加上工作或學業繁重,令他們缺乏意欲參與村內事務。另一名村民李瑞華 (華哥) 則表示,保育小組一直也希望招募新血,但並不成功,其一原因可能是小組裡沒有同齡朋輩參與,所以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大。明愛薄扶林社區發展計劃團隊主任盧雪妍指出,明愛十多年前開始與小組核心成員合作,當時他們年約五十多歲,現在小組的確需要新血,以加強村內比聚力。

 

「盡我哋做法囉,有活動就叫埋啲後生參加,令佢叻可以種根喺度,延續薄扶林村落去,留住唔單止係呢條村,仲有另份情。」Jenny笑道。

 

作者:李頌施 (BJ 2026)